留学人才网 > 科研院所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蚕业研究所

2011-04-15 00:00 来源: 未知 作者: admin

一、机构沿革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简称中蚕所)成立于1951年(当时称华东蚕业研究所),前身为1932年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农业实验所动物生产科蚕桑系,1951年与浙江蚕桑试验场、无锡蚕桑试验场、镇江蚕桑试验场、华东纤维研究所等单位合并,在原中国蚕桑合众改良会镇江旧址上建立华东蚕业研究所,1955年华东区撤销后,改名为镇江蚕业研究所,由江苏省代管。195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后,改称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1995年增挂“江苏省蚕业研究所”牌子,在原“三权”不变的情况下,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为顺应科技体制改革,2001年与华东船舶工业学院(现江苏科技大学)合并。合并后,实行省部共建以江苏省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保留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独立法人地位(副厅级),继续保持和发挥其作用与功能。
    现有科技人员92人,其中研究员15人、副研究员26人、中级职称24人。国家级专家1人、省部级专家3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17人。3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我国蚕业界中最早建立了蚕学硕士和蚕学博士培养点,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0人。土地面积58公顷,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仪器设备1000多万元。现有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依托生环学院)、农业推广专业等三个硕士点,一个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博士点。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凭借70多年的悠久历史及5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蚕所已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科学应用研究中心、蚕桑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中心、国内外蚕业科技交流中心、蚕桑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中心、蚕桑行业标准编研与产业产品质检中心,在国内外蚕桑丝绸行业知名度高、地位重要。

二、方向任务
  以桑、蚕、茧、丝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开发研究,着重研究蚕桑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化生产重大关键技术,牵头组织全国或地区性蚕业科技攻关,解决蚕桑生产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发展我国蚕丝业服务;同时担负着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蚕学博士生和硕士生培养,编辑出版专业刊物和理论著作等项重要任务。

三、机构设置
   (一)管理部门
    1、办公室(科研处)
    2、财务科
   (二)研究机构
  1、栽桑研究室/农业部镇江桑树资源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
  2、养蚕与育种研究室/国家蚕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3、蚕病理生理研究室
  4、蚕业信息中心/期刊编辑部
  5、农业部家蚕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6、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7、国家蚕桑育种中心
   (三)开发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附属蚕药厂
   (四)挂靠单位
    1、中国蚕学会
    2、全国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待恢复)

四、科学研究
  建所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300多项,1978年以来获奖成果100余项,其中:获国家发明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星火科技奖等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16项。建立各类农村实验示范点200余个,加速成果转化与推广,75%以上科技成果先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累计社会经济效益达100亿元。撰写发表科技论文3000余篇,出版蚕学专著50余部,培养蚕学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60余名,提高了研究队伍素质,促进了国内外科技交流,巩固和提高了我国蚕业科技的国际地位。
  建所以来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基本完成了我国蚕、桑品种资源大规模的收集、整理,保存了珍贵桑种质资源1900余份、蚕种质资源800余份,建立起当今世界一地保存规模最大的蚕、桑种质资源库。
  2、先后选育推广优良蚕品种30余个和优良杂交组合20多对,为我国主要蚕区蚕品种4次大的更新换代提供了优良当家品种,在全国推广覆盖率超过50%,使我国春用蚕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夏秋蚕品种的综合经济性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选育出高产、优质、抗病桑品种20余个,基本实现桑树良种化,其中育2号的抗病(黄化型萎缩病)性为国内外之首,中桑5801×育82号一代杂交种即“丰驰桑”的育成和推广是桑树育种一项技术突破。
  4、密植、快速、高产栽桑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使单位面积产茧量增加4倍(亩桑产茧量由建国初期不到20公斤增加到100公斤左右)。以少回育为中心的养蚕技术和简易蚕具的推广,使养蚕劳动工效提高一倍以上。以消灭病原为中心的蚕病防治技术体系的确立,研制推广了10余种蚕病消毒防治药剂,使蚕病为害率从20%左右下降到5—8%。利用灭蚕蝇防治蚕蝇蛆病研究成果至今仍处国际领先水平,为蚕业生产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5、蚕业高新技术研究。在家蚕基因保存和分析、家蚕转基因研究、应用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蚕儿生长发育、家蚕人工饲料实用化、以BmNPV—家蚕载体系统为特征的生物反应器、桑树组织与原生质体培养及家蚕卫星搭载试验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五、科技开发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程中,研究所自觉地面向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1993、1994、1995年连续三年荣获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科委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开发推广了名特优新蚕品种、蚕药系列新产品、桑药等桑园专用产品、蚕用机具、茧丝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五大类50余种产品。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个,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个,开创了“亚迪”、“蝶馥”2个知名商标。
  科技兴农、科技扶贫、农村基点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先后建立了无锡西漳蚕种发展基地及上海金山、江苏句容、海安、云南蒙自、山东青岛等30多个农村原蚕区、良种繁育点或蚕业技术示范推广点。先后选派了2名科技副县长到老少边穷地区,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六、国际合作
  在蚕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发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与印度、泰国、FAO等近50 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关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海归QQ群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