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人才网 > 高校动态 >

福建农林大学:高端人才引领 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2016-10-18 10:10 来源: 福建日报 作者: liuxuehr

翻开福建农林大学80年的历史,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彰显着80年办学的深厚积淀:著名昆虫学家严家显、被誉为新西兰“猕猴桃之父”的李来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首倡者赵修复、奠定甘蔗研究在全国领头地位的周可涌、选育出10个黄麻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的卢浩然、被誉为“杉树之父”的俞新妥、“森林生态经济学”学科奠基人张建国、福建省属高校中唯一的中科院院士谢联辉……在为福建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献智慧和热血的同时,这些大师也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奋勇争先、不断探索的永恒精神动力。

累计斩获代表国家最高科技水平的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32项,其中包括糖料界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球率先破译小菜蛾基因组、菠萝基因组,在国际学术舞台愈发引人注目;拥有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103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位居全国农林院校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着福建农林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科学、敢为人先的创新创造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福建农林大学传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内涵发展,紧紧抓住难得发展机遇,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一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汇聚于福建农林大学,高端人才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两年多前,入选国家“青年****”的80后年轻教授吴双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副研究员,入选国家“青年****”的80后年轻教授陈栩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发育生物学研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秦源在中科院工作,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廖红在她位于广州的实验室里从事根系生物学研究……如今,他们都是福建农林大学的一员。

是什么,吸引他们作出相同选择?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人才是学校发展进步的最宝贵资源,也是学校办学实力提升的最重要支撑。

一支充满创新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将使学校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走得更加坚实有力。深切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启动百人攀登和百人引进的“人才双百计划”,每年设立亿元左右的人才专项经费,面向全球广纳人才。

福建农林大学人才工作本着精准引才、精心育才、精确用才、精细量才的理念,打破旧框框,积极探索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对高端人才实行“一院一策,一人一策”,同时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专门出台文件提高校内高层次人才工作津贴,进一步协调好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关系,“大人才”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以才引才、以才带才,坚持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学校的顶层设计。

在此背景下,一个人才“特区”——海峡联合研究院应运而生。学校高起点建设海峡联合研究院,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家来到福建农林大学,短时间内汇聚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内的高端人才团队,特别是有一支年轻而又活力的科研骨干。在这里,人才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人才的创新创造潜能得到激发。

目前,海研院已拥有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园艺植物生物学与代谢组学研究中心、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四大创新平台。实验室面积7000多平方米,配备了基因测序仪、质谱仪、单分子基因组成像系统等大型精密仪器。

按照计划,到2020年这里将建设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研究院,成为海峡两岸乃至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中心。

底气从何而来?这里实行国际通行的“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管理体制,享受“人才特区”政策:拥有独立的管理模式、独立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权限,采用独立的用人进人制度,通过招聘本校的中青年教师和引进外来人才,组建团队互相合作,促进人才的内部融合。

被林学中心主任杨贞标“游说”来的吴双,惊喜地发现这所地方农林大学居然拥有国际上最先进的超高分辨率超高灵敏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不仅如此,他最看重的科研平台,这里也完全同国际接轨:科研组织管理上实施项目学术团队制度(PI制),只要申请人获得了项目资助,就可以认定为该项目的负责人。“传统科研机构有很严格的层级制度,一个知名教授底下有庞大的一群人,年轻人往往只能承担辅助角色,科研独立性差,方向方式方法都受到限制。”

现在,吴双正规划着能发挥学校在应用推广中和农民关系密切的优势,进一步把基础研究和运用结合起来。

“我们不仅共享仪器设备,更分享想法。”秦源认为,优秀人才的聚集,让团队合作氛围浓厚,也能拓宽彼此的研究视野。不同特长、不同研究手段的碰撞,还能形成头脑风暴。来农大时间不长的她,已成功入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廖红说,最喜欢这里国际化、人性化的宽松科研环境。虽然签订了合同制目标管理,但学校给予了充分的自由和信任,仍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对高水平科研人才来说,不需要定给他们多么高的目标,他们是有自发需求的。享受科研的乐趣,才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才引才,以才聚才。“高大上”“国际范”的人才特区,成就了校内乃至国内农林科学领域的学术高地:四大中心成立以来,汇聚了一批高端海内外高端人才,特别是国家“青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等年轻而有活力的青年骨干崭露头角,成为推动学校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近期,四大中心先后取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全世界首次破译菠萝基因组,并通过菠萝基因组的研究在植物光合作用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研究论文在国际学术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发表文章,引导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并进一步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对基础研究应用到农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跻身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特区”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

中心的设备对全校及社会开放使用,外来人员通过预约就可以在空闲时间使用,校内年轻教师也可以来研究院做访问学者。研究院管理和服务并重,致力于打造开放共享、学术自由、公平竞争的环境,对其他学院行政管理理念转变,也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与本校专家学者的融合互动,也带动了现有教师转变观念,拓宽了国际视野,极大提升了学校科技创新实力。2016年,该校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就有93个,比2012年同期增长111.3%,直接经费达3329万元。其中,属于近5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立项就有79项,占比84.9%。

人才强校战略的深入实施,不仅体现在人才数量的变化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人才带动,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叶辉玲表示,历经80载岁月风霜洗礼,强农报国的信念是农林大永久不熄的精神之火。学校将一如既往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高端人才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着力发挥人才在学科和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以人才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做出农林大学应有的贡献。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海归QQ群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