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人才网 > 高校动态 >

科研评价之痛:高校青年教师承受教学与科研考核双重压力

2013-08-05 09:44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 韩天琪

 
核心阅读
 
一个有利于科研和学术发展的制度环境,应该是支持科研和学术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制度环境。它能够营造宽松自由、开放包容的氛围,使身处其中的人拥有最大限度的学术自由。这对于青年科研人员来说尤其重要。
 
■在科研评价机制上追求绝对的公平是不现实的,但我们要想一个更合理的办法兼顾效率和公平。
 
■科研评价机制要提供不同的发展路径,给科研人员自由选择的机会。
 
■本报见习记者 韩天琪
 
一个月前,微博红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从协和医院辞职,其理由是:“不愿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
 
于莺的逃离是有感于现行评价考核体系对人的“压迫”,而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大批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同样感受着“体制之痛”,在学术困境和生活负担的双重压力下,苦苦寻觅着突围之路。
 
压力为何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在《工蜂》一书中写道,受访的高校青年教师中,72.3%认为自己“压力大”。他们把自己称为投入多、收获少的“工蜂”,或自嘲为“学术民工”。
 
高校教师面临教学与科研考核双重压力。教学任务繁重,但考核以科研为主,职称和职务的晋升与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课题数等“量化指标”直接挂钩。
 
一名华东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该校讲师在三年内评上副教授的标准配置是“3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1部专著,1个省部级课题”,只会讲课不发文章的老师很难获得职称晋升。
 
在廉思的调查中,近3年,20.5%的文科“工蜂”没有在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过论文,92.5%的理科“工蜂”没有在SCI(科学引文索引)上发表过论文,85.5%的工科“工蜂”没有在EI(工程引文索引)上发表过论文。
 
诚然,科研是评价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是否合格的一个标准,但科研评价机制是否应该“一刀 切”,是否应该把不擅长搞科研的高校教师一棍子打死?现行的科研评价机制到底是杜绝了“养懒汉”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腐败,束缚了科研人员的自主能 动性和创新能力?这和于莺所反抗的体制之弊本质上是相同的,在她看来,医生科研应服务于临床,这样的研究成果才能造福患者。科研这条道路可以有,但不可以 是评价医生的唯一标准。
 
体制之弊
 
美国现代管理学家泰罗在《科学管理》一书中说过:“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的产量。”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普遍采用的论文评价标准,正是采用了泰罗制的管理和评价方式。然而,泰罗制用在科研评价标准上存在明显的技术化倾向,其表现出来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阻碍了高质量和创新成果的取得。
 
当这种评价标准被无限放大,成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标准时,科研队伍里的青年学者们是否正在疲于奔命,无暇顾及真正重要的研究和工作?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罗兴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的科 研评价机制中,量化考核应该说是对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论文的数量和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中,直接关系到科研人员的 职称,从而影响到个人收入、课题经费分配、研究团队形成、学生培养等诸多方面,与科研人员的个人学术成长休戚相关。这对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的科研人员来 说,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而科研的原始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持续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当注意力被现实问题分散之后,必然会影 响科研的过程。”
 
“论文数量是科研评价标准的加分项,而不是必要项目。在科研评价机制上,最好不要用‘一刀切’的标准。应该根据每个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个人志趣、其供职的科研机构的性质有所区别。”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国梁如是说。
 
如何实现“减负”
 
前段时间,武汉大学28岁正教授邓鹤翔的简历一公开,在网上引来很多人膜拜。然而,邓鹤翔的成功毕竟只是个案,绝大部分的高校青年教师却依然生活在压力之下。
 
如何给他们实施“减负”?国内大学近些年也在改革科研评价机制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复旦大学 从去年开始,效仿英国采取“代表作制度”进行科研评价,把职称聘任中优秀人才“代表作”评审机制从文科推广至全校各院系。“代表作”制度的实施,改变了现 有较为“刚性”的人才评判标准,充分考虑到学术研究的规律,鼓励教师甘坐“冷板凳”,写“传世之作”。对于一些冷僻专业的优秀青年教师,“代表作”制度也 能及时给予应有的肯定。
 
北京大学也尝试对教师岗位实行分类管理和聘任,根据岗位任务和性质,将教师分为教学科研岗位教师和专任教学岗位教师两类,进行分类管理。教学科研岗位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承担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专任教学岗位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学。
 
在科研评价机制上追求绝对公平是不现实的,但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更合理的办法兼顾效率和公平,给青年科研人员自由选择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发展路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海归QQ群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