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人才网 > 高校动态 >

北京大学医学部“代谢综合征及其血管病变”创

2010-12-14 00:00 来源: 未知 作者: admin
世界心脏病联盟有一项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1/3的死亡都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攀升为我国第一大慢性疾病。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达到了2.3亿。
 
为降低心血管疾病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医疗风险和高医疗费用,无数科学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2008年,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宪作为带头人,唐朝枢、管又飞、汪南平、朱毅、刘国庆、张幼怡和杜军保教授所组成的研究群体,围绕“代谢综合征及其血管病变”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代谢综合征及其血管病变”创新群体基金资助。
 
其实,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与这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较量了将近30年的时间。
 
30年学术精神传承
 
2008年获得资助时,王宪等人组成的群体是心血管领域的第一个创新群体。尽管如此,他们之间的合作却在30年前就开始了。
 
“其实我们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唐朝枢、韩启德等几位专家就在做心血管基础研究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幼怡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张幼怡最近刚刚当选了第六届国际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她就在中科院院士韩启德名下做博士后研究,可以说是“土生土长”在这个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她和王宪等人虽然中间都曾经出过国,但归国之后都重新投入了群体的怀抱中。
 
“所以我们的群体是有历史渊源的,”张幼怡不无骄傲地说,“老一辈科学家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慢慢在国内建立起了一定的影响力。后来随着改革开放,21世纪初引进的人才越来越多,我们的队伍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更新。”
 
现在,唐朝枢、韩启德等老一辈学者虽然已经不在科研第一线,但仍然是这个群体的灵魂人物。“他们就像掌舵人一样,对我们的整个群体乃至某个具体的科研方向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张幼怡表示。
 
而老一辈科学家优秀的科研传统对年轻人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唐朝枢是国内第一个心血管领域的“973”首席科学家,他至今还坚持每天早上6点去办公室读文献。
 
“他也特别关心青年人的成长,经常会帮助大家解决一些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群体的战略发展方向等问题。”北大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新晋升的年轻教授孔炜表示,她是在群体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这种言传身教的东西对我们影响很大,”她说。
 
在这样的影响下,淡泊名利、看淡身外之物的观念在群体中非常普遍。“从事一种职业是需要精神支柱的。”孔炜说,“这听起来好像离现在的社会有点远,但真正从事科研的人还是需要这样的状态。如果整天心浮气躁,总觉得悲惨、痛苦,那是出不了成绩的。”
 
两余载战功赫赫
 
张幼怡表示,之前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就有着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而“这时候,基金委又给了我们一个这么好的支持,使我们的群体能够如虎添翼。这个项目就像一条纽带一样,把我们几个人组织在一起,把我们的想法变成了现实”。
 
通过定期召开研讨会、合作申请基金,联合培养研究生、合作课题研究、技术和设备共享等,群体成员从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出发,讨论、发掘和解决科学问题,在代谢性核受体与代谢综合征及其血管病变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其实验性治疗研究,内源性血管活性分子的保护作用和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们几个人虽然都在心血管领域,但各有特点和方向。比如从疾病的不同层面上讲,从危险因素、损伤机制、保护作用到治疗靶点四个环节上,每个人都各有所长。这些环节串联起来,我们希望心血管疾病最终在临床上能够取得突破。”张幼怡说。
 
近两年来,创新群体成员在Circulation、Circ Res、PNAS、Herpetology、ATVB和Cardiovas Res等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并且通过不断的推陈出新,学科交叉,思路碰撞,在新的切入点汇集力量,群体陆续获得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的资助。
 
2006年至2010年,该群体有7位教授分别承担着“重大血管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的基础研究”及“糖尿病防治的基础研究”两项科技部“973”项目资助;2008年,汪南平获得基金委“代谢性核受体”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2009年,朱毅成为科技部“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细胞膜重要脂质代谢产物对重大疾病调控”的首席科学家。
 
经过多年的积淀,这支战斗在心血管病第一线的群体已凝练成一支目标一致、角度多样、专业互补的科研队伍。
 
在群体及其骨干中除了原有的3名长江学者和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以外,还有4名成员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资助,2名新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2名新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新晋升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4名。
 
“希望青年一代比我们做得更好”
 
张幼怡喜欢用“一串葡萄”来比喻群体的人才梯队建设。“我们鼓励年轻一代加入到我们的群体中来。”她说,“利用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帮助青年学者定期举办沙龙活动,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帮助他们成长。”
 
创新群体青年学者沙龙已经举办了两年,成员基本上都是青年教师,目前参加的人数已经超过了20个,而再往下涉及的研究生就有100多人了。“我们希望能牵起一连串的新兴力量,希望青年一代比我们做得更好。”张幼怡说。
 
孔炜是这个青年沙龙的组织者之一,她说:“平时大家工作都比较忙,彼此之间也不是很熟悉,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办这个沙龙活动,能够加强彼此的交流,为将来的合作创造一些可能”。
 
目前沙龙已经举办了八九次活动,经常会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前辈科学家来谈一谈青年科学家关心的话题,比如怎样基金申请、怎样解决生存发展的问题等。
 
“我们还设立了一个青年学者成长档案,每个人都会及时更新自己的最新进展,这样让大家更了解彼此,也起到一种相互监督、鼓励的作用。”孔炜介绍说。
 
作为创新群体的带头人,王宪一直非常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注重给年轻人创造好的机会。比如让他们参与到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中担任骨干,不但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也能结识圈子里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
 
“她的理念是很开放的,”孔炜说,“说实话,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中,处在我们这个年龄层的人是挺累的。一方面学术上要发展,另一方面家庭负担也较重。但在创新群体这个小环境里,我们还是能愉快地去做自己理想的事情。所以大家宁愿牺牲一些利益上的东西,愿意为群体做事,这也是创新群体吸引人的一个地方。”
 
而在青年学者申请基金项目时,群体也都会组织集体点评,让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们来做指导和点评。“我们群体里国家自然基金的申请成功率一直在95%以上,相比全国百分之十几的平均中标率来说,这个比例相当高了。这对青年教师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孔炜介绍说。
 
张幼怡把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归功于群体的组织形式。“在这个群体中我们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她说,“有了这个群体,我们之间的交流协作更自然了。本来我们是张家、李家各司其政。如果有一天张家的女儿嫁到了李家,我们就变成了一家人,我们之间的协作就像是妯娌之间的帮忙,是在为同一个家做事了。”
 
孔炜对此深有同感。她认为不管跟国内还是国外比,他们的这个群体都是一个学术气氛浓厚、彼此关系融洽、相互支持协助的大家庭:“最近国外有一些学者正在申请加入我们群体,其实也是看中了我们的这种氛围,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
 
保持科学家思想上的自由,同时也要有社会责任感,是群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而能在工作中享受一种愉悦,则是这个群体给与成员最大的慰藉。“永远合作共赢。如果非要给我们的群体确定一个期限,”张幼怡最后说,“我希望是forever”。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海归QQ群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