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人才网 > 高校招聘 > 天津 >

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2025年诚聘海内外英才

2025-09-10 07:57 来源: 天津大学 作者: liuxuehr

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AIE研究院)长期以来聚焦推动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多学科交叉科研,拟重点在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引进高水平人才,在现有人才的基础上,搭建多层次、多维度人才梯队。

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正以求贤若渴之心,聚四面八方之才,诚邀海内外学者关注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

一、招聘计划

(一)研究方向

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有机光功能材料,医学影像材料,多孔材料与应用等。

(二)招聘岗位

讲席教授、英才教授、英才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副高职称)、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中级职称)。

(三)申请条件

拥护党的领导,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具有博士学位,在相关学科取得突出学术成绩并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海内外优秀人才。

(四)岗位职责

讲席教授

(1)准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致力于教师整体素质和研究水平的提高,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

英才教授

(1)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具备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或能力,完成学校和学院规定的各项教学工作任务,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并取得突出的教学成果。

(2)具有符合学科发展的独立研究方向,能够带领本学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能够引领本学科开展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研究。

(3)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引进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英才副教授

(1)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具备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或能力,完成学校和学院规定的各项教学工作任务,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2)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研究方向符合本学科发展需求,在国内外相关领域表现突出并获得同行专家认可。

(3)在学科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引进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副研究员

(1)研究方向符合本学科发展需要,在其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具有较好的学术发展潜力。

(2)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参加本学科领域高级别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其他形式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部市各级科技项目。

(3)原则上具有两年以上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经验。

博士后

已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及教学辅助等工作,支持人才团队、学科建设和科研基地发展等。

(五)条件支持

学校和国家、天津市共同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优厚的科研启动经费及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落户需求的,按照天津市政策要求办理落户。英才教授、英才副教授岗位以事业编制聘用。副研究员、博士后岗位签订劳动合同。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可以发送邮件直接报名,已通过邮件渠道报名的,不需再通过其它平台报名。

报名时间:公告常年有效。

报名要求:请提供下列材料并整合成为一个PDF文档作为附件上传,命名方式为“姓名-岗位-联系电话”,例如“某某-英才教授-15522223333”。请将该文档发送至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联系人邮箱:166192@tju.edu.cn。

1.个人简历(2页内);

2.教学经历、可主讲的核心课程、未来教学计划;

3.三项代表性成果(包含但不限于论文、著作、专利、转化、应用、资政等);

4.未来研究计划;

三、联系方式

(1)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荣老师

联系电话:+86-022-27893326

联系邮箱:

rongbokun@tju.edu.cn

(2)学校人事处联系方式

讲席教授、英才教授、英才副教授岗位

联系人:杨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86-022-27402079

联系邮箱:

talent@tju.edu.cn

副研究员岗位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86-022-27404886

联系邮箱:

enquiry_hr@tju.edu.cn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岗位

联系人:霍老师

联系电话:+86-022-27403100

联系邮箱:

postdoctor@tju.edu.cn

以上电话及邮箱等联系方式仅供咨询和答疑使用。

四、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介绍

天津大学分子聚集态科学研究院于2018年4月12日通过学校决议成立,并于12月19日隆重举办了研究院成立仪式,开启了分子聚集态领域研究的新征程。本院是国内外第一家以分子聚集态科学命名的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且不限于当前处于前沿领域的AIE分子,以分子聚集态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有别于单个分子的分子聚集体性质,构建“分子结构-聚集行为-表观特性”规则,开发可产业化研究成果。

(一)面向AIE,推动科学探索

研究院名誉院长唐本忠教授坚守“聚集诱导发光”研究近20年,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聚集诱导发光”概念,颠覆了人们对发光分子“浓度猝灭效应”的传统认知,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并影响和辐射到化学、物理、生物及医学等学科。这一成果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6年AIE及相关研究先后被英国Nature杂志、美国权威媒体进行亮点介绍,AIE纳米材料被认为是“支撑即将来临的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体系之一”。

(二)汇聚各方力量,培育创新人才

研究院现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1人,讲师1人,博士后3人,实验技术及行政人员6人。研究院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培育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获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项目、其他横向科研项目以及自主基金等共计70余项。以天津大学为第一单位,在化学、材料著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20余篇,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累计申请专利50余项,研究院整体呈现出快速稳步健康发展势头。

(三)深化国际合作,拓宽发展格局

研究院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Nature、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等知名杂志合作,助力天大化学学科建设,提升本院及天津大学的世界影响力。研究院多名教授担任《中国科学:化学》等期刊编委,彰显科研实力。同时,本院不断加强与顶尖科学家的合作,精心打造“分子聚集态科学论坛”、“大师面对面”系列品牌学术活动,举办发光材料产业研讨会,邀请院士、杰青等百余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提升学院国际学术影响力。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开展合作,就学生联合培养等内容进行广泛交流。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YskSpZGHdk6FMYivNXTdFA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海归QQ群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