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人才网 > 高校招聘 > 甘肃 >

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2025年招聘信息

2025-09-28 09:23 来源: 兰州大学 作者: liuxuehr

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成立于2021年6月9日,隶属于兰州大学教学科研单位建制序列,是兰州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共建的研究型学院。学院坚持“四个面向”,对标“双一流”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支持国家生物安全战略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紧扣重大烈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的国家需求,大力推进兽医学、生物学、医学、化学、畜牧学、药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致力于在动物疫病防控、生物安全技术、动物生物制品及药品研发等领域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及高层次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21人,青年研究员6人,副教授14人。学院并有校内双聘教师17人,兼职教师22人,萃英博士后7人。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与人兽共患病防治、生物制品与新兽药研发(疫苗、诊断试剂、新兽药、新材料等)、比较医学、生物安全技术与装备、生物安全政策研究等。

学院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拥有生物安全交叉学科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基础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和硕士授权点,生物制药本科专业、疫苗创制微专业。

学院拥有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WOAH/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国家包虫病专业实验室、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科技部“动物医学创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人兽共患病联合行动国家实验室、“一带一路”新发和再发外来动物疫病国际创新研究院、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疫病防控)、国家兽医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分中心(兰州)、甘肃省病原生物学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生物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有全国体量最大的高级别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集群(ABSL-3/BSL-3)、GMP中试基地、医学实验中心、电镜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和实验平台。其中,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目标定位为我国动物疫病研究和防控领域支撑有力、前沿领先、根基深厚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验室立足“四个面向”,紧紧围绕口蹄疫、非洲猪瘟、禽流感、布鲁氏菌、动物结核病和包虫病等重大/重要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疫病防控战略需求,实现关键技术和重大理论创新,汇集众智众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平台体系和人才体系,为保障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和生物安全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科技支撑作用。

学院成立四年来,构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体系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科研方面,推进“兽医学+结构生物学”“兽医学+生态学”“兽医学+材料学”前沿交叉创新研究,学院反刍动物肠道古菌组研究、非洲猪瘟病毒转录调控机制研究、纳米诊断材料研究和基于自由基介导脱氧磷酰胺化策略合成并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研究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JACS、Nat.Commun、PLoS Pathog等期刊论文200多篇;与多家企业联合攻关,已在动物疫苗油佐剂、诊断关键材料、牛结核亚单位疫苗及诊断试剂、宠物药品等研发取得突破进展,学院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校前列。人才队伍方面,聘任包含多位院士在内的22位全国知名专家为学院兼职教师,选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双跨教师33名,全职引进牛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各类教职人员15人,已获批省部级项目近40项,形成了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师资队伍。学科方面,批准博士点三个,在全国率先设置生物安全交叉学科博士点,开办生物制药(2+2)新工科创新试验班,构建了理工农医多学科交叉、本硕博贯通的学科专业体系,学院在校研究生239人(博士90人,硕士149人),本科生23人。并成功主办生物安全发展与创新研讨会、2024全国(国际)生物物理大会等重要学术活动。

学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内涵建设,致力于把学院建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平台、高产出科技研发的中心、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的典范,促进兰州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成为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领域国家重要的创新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为了加快学科建设,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现面向海内外诚邀英才加盟兰州大学动物医学与生物安全学院。

一、招聘学科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兽医学、生物安全、免疫学、病原生物学、药学、合成生物学、比较医学、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等相关学科方向。

二、招聘岗位类型及待遇

01、萃英学者

“萃英学者”为兰州大学重大人才支持计划,设置一级岗、二级岗、三级岗和四级岗。“萃英学者”一级岗为院士、一级教授及相当层次人才;二级岗为“学者”“杰青”或具有相同水平的领军人才;三级岗为“四青”人才,或依托我校申报“四青”并具有相当竞争力的海内外人才;四级岗为已取得重要学术影响、产出标志性研究成果,具有冲击“四青”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入选“萃英学者”后全职来校工作,学校聘为教授或研究员,并给予重点支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住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可申请租住校内人才周转公寓,开通医疗保健绿色通道,安排子女入学、入园。

02、教授/研究员

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提供薪酬和相关待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住房补贴、安家费;可申请租住校内人才周转公寓;安排子女入学、入园。

03、副教授/副研究员

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提供薪酬和相关待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住房补贴、安家费;可申请租住校内人才周转公寓;安排子女入学、入园。

04、青年研究员

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提供每年税前36万元年薪(含租房补贴4万元);可申请租住校内人才周转公寓;安排子女入学、入园。5年聘期考核合格的,可按程序聘为四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按照事业编制管理,并提供住房补贴、安家费。

05、萃英博士后

“萃英博士后”、普通博士后学校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按照国家规定缴存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在站期间,可申请获得职称任职资格;考核合格并且表现优异的博士后,可按人才引进条件和程序申请校内相应岗位,并享受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待遇。

三、应聘人员提供材料

1.本人简历。

2.求职意愿信。

3.过去的研究工作总结及未来的研究计划。

4.本领域至少三位正高级职称专家推荐信(由推荐专家向指定邮箱提供电子版推荐信),其中至少两封来自兰州大学校外专家;近期毕业博士应有本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推荐信;近期出站博士后应有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有过工作经历的,原则上要提供最近一个工作岗位的直接领导的推荐信。

5.学历学位证书、博士阶段成绩单、英语水平证明、奖励证书、专业技术职称证明等重要材料复印件。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董睿

电话:0931-8912592;18152099638(微信)

邮箱:dongyi@lzu.edu.cn

原文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gWzcEuA--FjhKw6zDTas0A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海归QQ群

    申请加群请以“留学国家-目前所在地”格士发送请求,群有人数上限,每人只能加一个群。
    海归部落千人群
    63984971
    海归部落2号群
    103237942
    上海海归人才2号群
    461068872
    北京海归人才群
    63984971
    上海海归人才群
    103237942
    天津海归人才群
    461068872
    重庆海归人才群
    172719654
    山东海归人才群
    462302845
    江苏海归人才群
    172331746
    浙江海归人才群
    314125833
    江西海归人才群
    463247306
    福建海归人才群
    457497619
    安徽海归人才群
    457823891
    河南海归人才群
    264015004
    湖北海归人才群
    109623634
    湖南海归人才群
    458690950
    广东海归人才群
    432013578
    海南海归人才群
    312160331
    黑龙江海归人才群
    312929192
    吉林海归人才群
    313316571
    辽宁海归人才群
    109899038
    河北海归人才群
    282994183
    陕西海归人才群
    315357786
    甘肃海归人才群
    315753165
    宁夏海归人才群
    517762915
    青海海归人才群
    319457961
    四川海归人才群
    517765170
    云南海归人才群
    432350311
    贵州海归人才群
    517766496
    广西海归人才群
    517767217